| 收藏
(已有 5 人评论)
作者:苗怀明主编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4.12
ISBN:978-7-221-18555-6
简介:本书邀集11位在古典小说研究界卓有建树的中青年学者,围绕“小说与社会”这一主题进行创新研究,以中国文化与社会的一个核心面向切入,主题式解读一部或一类小说,揭示这些作品背后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以此重新理解古典的中国。经典不会过时。古典小说里丰富的人性探索、深刻的社会洞察,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国经验,和当下中国人的社会思考和情感体验有了深度的共鸣。古典小说里恒久的主题,也是当下每个人一生中都要面对的社会议题和生命议题。
(已有 7 人评论)
作者:七格著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4.11
ISBN:978-7-221-18015-5
简介:本书内容包括:语法树、可能世界、实无穷、形式国、神谕。
(已有 7 人评论)
作者:王力著
出版社:
海峡书局
|
出版时间:2024.10
ISBN:978-7-5567-1248-9
简介:本书是王力先生的散文集。主要收录他于抗战时期在昆明所写的小品文,被他自己笑称为“雕虫”之作;还有部分他在解放后所写的知识性散文以及回忆友人的散文,可谓“龙虫并雕”。这些散文多以小见大,从生活的细节入手,展现社会人生的各面向,有对社会时弊的鞭挞,有对世态人情的描摹,也有自己人生体验的诉说。主要内容包括:姓名、书呆子、西洋人的中国故事等。
(已有 1 人评论)
作者:(英)阿瑟·库斯勒(Arthur Koestler)著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4.10
ISBN:978-7-5225-3338-4
简介:本书讲述了西方宇宙观在几千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怎样的曲折,最终抵达现代人所熟悉的版本。本书按照时间线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英雄时代、中世纪、哥白尼、开普勒以及伽利略。作者突破了“科学”和“人文”之间的僵化区分,用动人的笔墨展示了宇宙学家们的创造性探索,描绘了17世纪的科学革命如何艰难而戏剧性地摆脱中世纪世界观的桎梏。他为一系列伟大的天文学家提供了生动而明智的肖像,并明确指出政治偏见和无意识的偏见在他们的探索中所扮演的角色。
(已有 2 人评论)
作者:(美)埃里克·古德曼(Eric Goodman)著
|
出版时间:2024.10
ISBN:978-7-5596-7777-8
简介:本书介绍了一种对焦虑症患者更友善、更富有慈悲心的方法。与其与心中的敌人共存,不如看到真正的焦虑——你内心的英雄。它总是试图保护你免受威胁,然而,它对现代世界的真正威胁一无所知。读者可以在本书中学习如何应对焦虑,通过幽默和慈悲心了解社会为何污名化焦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焦虑怪兽。本书旨在帮助读者与焦虑怪兽和平相处,训练焦虑怪兽成为你更好的人生伙伴。
(已有 4 人评论)
作者:(英)乔纳森·贝特(Jonathan Bate)著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4.10
ISBN:978-7-5225-3268-4
简介:济慈,浪漫主义诗人的典范;菲茨杰拉德,浪漫主义小说家的典范。两个人的人生宿命般地充满巧合:过早离世,嗜酒如命,饱受肺病折磨,初恋情人的身影挥之不去;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都通过写作引领文学前往以解放、实验性、感性为基因的新时代。而在他们的一生中,写作、阅读一直是支撑他们对抗孤独与绝望的良药。在这本书里,作者以“平行人生”的穿插手法,将相邻世纪两个闪亮而充满悲剧性的人生联系在了一起,通过精选的一系列轶事、关键时刻和生动场景,直击二人生活的本质,揭示他们艺术创作的源泉,让人深刻感受到,美的力量、文字的力量能够穿透时间、超越死亡,成为永恒。
(已有 2 人评论)
作者:(墨)埃莱娜·波尼亚托夫斯卡(Elena Poniatowska)著
|
出版时间:2024.10
ISBN:978-7-5596-7928-4
简介:我知道,我是匹马,妈妈,我在内心深处是匹马。我不想贤惠,我不想给别人端茶,我这辈子只想当一匹马。他们都说女孩子做不到他们做的事。这是骗人的,他们做的所有事,我都做得到。你们想把我卖给出价最高的人,我可不接受,也完全不想进入婚姻市场,我只想去艺术学院。
(已有 1 人评论)
作者:(美)斯科特·索姆斯(Scott Soames)著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4.10
ISBN:978-7-5225-3270-7
简介:本书深入地探究了从古希腊到今天,哲学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知识和我们生活的世界。在索姆斯看来,哲学并不是象牙塔中的抽象概念,而是知识的根源。2000多年来,正是哲学探究对新概念的发展,对旧真理的阐释,对基本问题的重新定义,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在这个意义上,如今的我们实际上生活在一个由哲学塑造的世界中,如果没有哲学,现代世界的构建便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个观点下,作者在各章中具体阐释了哲学如何塑造了我们的语言、科学、数学、宗教、文化、道德、教育和政治以及我们对自身的理解,同时也分析了哲学如何渗透在法律与逻辑,心理学与经济学,相对论与理性决策理论等领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