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已有 8 人评论)
作者:章开沅著
|
出版时间:2024.10
ISBN:978-7-5598-7289-0
简介:本书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章开沅先生的回忆录。全书以作者九十余载生命历程为主线串联起家史溯源、乱世成长、求学治学、躬耕教育、海外交流、百年回思等,展示了作者个人生命周期中不同时期的经历和社会风貌。百年世事,风云巨变,书中处处体现作者对过往生命、社会历史、学术研究、教育理念与当下未来的种种思索。
(已有 8 人评论)
作者:(美)大卫·格雷伯(David Graeber),(英)大卫·温格罗(David Wengrow)著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4.06
ISBN:978-7-5225-2794-9
简介:本书借助人类学、考古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有力质疑了我们所熟知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简史》等经典大历史的基本前提和很多观点,呼吁一种崭新的人类历史书写。例如农业的发明和城市的出现绝非什么革命性的时刻、环境与技术也不像传统认为的那样决定着文明的命运等命题,书中引入了“季节性”“分裂演化”“人类的三种基本自由”“支配三要素”等概念,为我们提供了解释历史的新框架。
(已有 0 人评论)
作者:宋念申著
|
出版时间:2024.05
ISBN:978-7-5598-6901-2
简介:本书是一部以全球史观书写的亚洲史作品。全书共八章,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书写了15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展现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过程。作者通过考察丰富且珍贵的图文资料,借助东亚形状在地图中出现、发展、变化和定型的过程,探讨在现代形成过程中,亚洲的重要地位。通过看图、说图,作者带入了生动有趣的历史叙述,钩沉亚洲形成史中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将复杂的事件和概念解释得平易近人,为读者带来了既前沿又有趣的学术思考。
(已有 14 人评论)
作者:李亮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4.01
ISBN:978-7-115-61354-7
简介:本书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大量历史故事和50多个专题回顾了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重大科学成就与贡献,同时通过历史档案、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物等载体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丰富的天象记录、精美的星图、先进的仪器、精密的历法以及深邃的天文学思想,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探索未知事物的执着。
(已有 14 人评论)
作者:荣正通著
|
出版时间:2024.06
ISBN:978-7-313-30481-0
简介:本书回顾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攻关之路,反映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中国国力薄弱,工业基础、科技基础几乎空白,科技人员非常短缺的艰苦条件下,钱三强、朱光亚、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在原子弹科研攻关时的感人故事,体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的科学家精神,帮助读者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一系列伟大成就,深刻领悟“两弹一星”精神。
(已有 1011 人评论)
作者:(荷)扬·卢卡森(JanLucassen)著
|
出版时间:2024.11
ISBN:978-7-5228-4035-2
简介:我们工作是因为我们必须这样做,也因为我们喜欢这样做:从70万年前的狩猎采集到现在的视频会议时代,人类一直致力于让周围的世界满足自己的需求。作者扬·卢卡森提供了一部关于人类各个时代繁忙工作的包容性历史。跨越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研究了人类组织工作的方式:家庭、部落、城市和国家。他研究了劳动是如何在男人、女人和孩子之间分配的;货币发明的分水岭时刻;工人的集体行动;以及移民、奴隶制和休闲观念的影响。从第一个农业社会中的农民到今天临时工不稳定的存在,这种对工作中的合作和从属关系的令人惊讶的描述为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已有 3 人评论)
作者:秦涛著
|
出版时间:2024.05
ISBN:978-7-5598-6902-9
简介:本书杜撰了一个中国式的“洞穴奇案”,书中以中国古代的“管秋阳食人案”为原型,塑造了一场如电影般精彩的“朝堂辩论”。十四位虚构的古代人物围绕该案应如何判决产生激烈讨论,内容涵盖礼与法、世俗伦理与儒家统治、民间舆论与司法审判等价值冲突。通过对虚构案件的辩论,进而深入探究传统中国法哲学究竟可以如何应对“绝境之下杀死、食用一个人,以保全更多人”的这类司法审判难题,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诸多方面。此外,作者大胆地将思想实验这种目前在中国法学界尚很少见的方法运用于对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
(已有 2 人评论)
作者:阎海军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4.06
ISBN:978-7-301-35005-8
简介:崖边,渭水流域的小村庄,这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区域,摇摆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干旱是常态。农人在这里因循节气物候,周而复始耕耘希望,定义着朴素的生存哲学。作者以二十四节气及农事活动互为经纬,用田野笔记的形式记录落谷有声,百年农业生产变迁、传统农耕人家的农事生活、乡村熟人社会的生活图景在这本时间之书中一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