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十八大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权威媒体登载过的优秀共产党员楷模,如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张富清、时代楷模黄文秀、“四有”书记谷文昌、航空英模罗阳等。通过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相关媒体报道、评论,体现了共产党员的政治品格和先锋形象。
本书以我们党关于党的自我革命重要论述为指导,从理论、历史、现实等多个维度分九章展开论述,主要内容自我革命的内涵渊源、历史进程;如何通过自我革命,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对深入研究党的自我革命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本书以“在中国一直是最稳定、变动最小的次省级行政单位”县为切入口,来研究中国政权的韧性机制。作者聚焦县域治理中的体制、机制及二者之间关系问题,从县域治理体制、县域治理机制创新、县域政府动员机制和县域政策执行机制这四个方面对县乡政府在面临压力和危机时能否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论述。在探察我国的县域治理体制何以能够保持活力、体制优势如何转化为治理效能基础上,揭示了我国政治制度保持韧性的奥秘。
本书分为总则、分则、附则三编。具体内容包括:总体要求和适用范围;违纪与纪律处分;纪律处分运用规则;对违法犯罪党员的纪律处分;其他规定;对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组织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廉洁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群众纪律行为的处分等。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愿景和主要特征。从乡土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应该是一种城乡融合的文明新形态,即城市和乡村共生共荣、各美其美。南海作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发展基础,也有内在的制度创新动力,更有统筹全区、分布推进的顶层设计安排。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南海独树一帜,与以城市为增长极的地方不同,南海在实现现代文明中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城乡融合之路。本书主要从城乡融合的视角,以土地制度创新如何促进县域现代化为主要分析问题,对南海45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史做一个回顾与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探讨了智能时代的冲击与变革。聚焦于AI狂飙、数据洪流、全球格局、中国航道四个关键维度,作者们以深度研究和思考,勾勒出一个引人深思的智能社会图谱。书中深刻分析了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呈现了其对科技、产业、社会的颠覆性影响。通过对数据洪流的解构,揭示了信息时代背后的浩瀚潮流,以及大数据对社会各个层面的重塑。
在多元主义世界中,人类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应该如何行为,才能更好地共同生活在一起?作者从行为方式和平等原则这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展开论述,相应地本书的主要内容可归结为交互行为与关系平等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人类之间平等对待是当前广受关注的一种行为方式。与其他对待(如歧视、冷淡等等)相比,平等对待更加有利于缓解利益或价值冲突的程度。当代主流的平等理论主要是元素平等,如福利平等、资源平等、能力平等,等等,它们的缺陷是既不能充分关注程序上的不公正,也不能有效识别内嵌于社会关系中的剥削现象。作者倡导的关系平等是对元素平等的一种超越。与元素平等相比,关系平等及其原则所具有的优越性体现在:更能够关注和识别剥削、压迫等以关系形式存在的现象;能够更好地与个人选择、努力、责任等人类珍视的价值兼容在一起。
本书以新经济政策改革的全部相关文献为对象做专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基于对相关文献的精细解读,本书把握到的中心线索是列宁对民心和规律的体悟与遵循。围绕这一线索,本书详尽展现了新经济政策改革的实践背景、理论基础、本质内容、政策辩护、具体落实、硕果累累、命运沉浮、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
本书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构建与国际传播中的话语创新,从中华民族的复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反映时代变化发展的话语体系、对外文化和价值观传播中的话语创新、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的国际交往价值观等方面,深入阐释和回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传播中,如何创新话语体系,构建反映时代发展变化的话语体系;如何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推动话语方式创新;如何在网络和新媒体时代加强价值观传播,把握好话语策略;如何在跨文化视域中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进程的理解。
本书以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传统基石、中国特色和践行路径为主题展开,围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四个关键词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展开剖析和说明,对相关的理论进行中西比较和历史梳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维度,进一步深化对理论创新的认识,并基于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本书结合时代要求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进行较为深入的阐释,为广泛践行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的强大作用提供理论参考。
本书从人民立场、思想来源、精神底色、时代价值、践行路径等方面系统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论述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根本政治立场的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阐明了新时代践行初心使命的思想根源和理论依据,分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